「嘿~嘿~嘿~嘿~唷……嘿~嘿~嘿~嘿~唷……」
撐船人的船歌漸遠漸弱,剩下的餘音漂流在河邊林中打轉,隨後消散於洶湧激流的水聲,我們不知道失魂的武陵人最後去了哪裡,有人說他最後回到了桃花源然後住在那裏,也有人說他仍然在尋找那個世外仙境,即便死後也還在尋找它……
學校在今天邀請到表演工作坊蒞校表演,演出的劇碼是《只有桃花源》。這齣戲劇脫胎自《暗戀桃花源》,表演工作坊將其中桃花源記的部分抽出來經過整理,然後變成單獨的一齣戲。對於看過《暗戀桃花源》的人絕對不陌生,因為它的劇情架構基本上並沒有甚麼改變。
買票之後便很期待今天的表演,原本我並沒有想那麼多,我只是因為表演團體及劇名就決定買票,根本沒有想到他們也的就是桃花源這個故事。在前兩天我曾想過是不是要復習一下《暗戀桃花源》的原劇,還好沒有這麼做,要不然我可能就會因為對原劇的感覺太強烈導致在腦海形成一個框架而沒有辦法接收得到新的感受了。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這齣戲是以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為藍本打造出的故事,因此主角就叫做老陶,是一名住在武陵的捕魚人,故事就從這裡開始,老陶衰到了底,補到的魚都很小不大、想喝酒酒壺打不開、想吃餅餅咬不動、老婆春花跟村子裡的土豪袁老闆私通還聯合起來欺負他,真的衰慘了,於是他抱著自暴自棄的心情往河的上游看看可不可以捕到大魚。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他來到上游驚險的度過了溪流和漩渦後卻來到了完全陌生的地方,一片桃花林,花隨風落下很美,青草芳香。隨後他一直前進,找到了狹小的入口,然後進去了。
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佁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穿過山洞老陶看到了一片祥和的世界,而這裡開始是一個特別營造的衝突點,老陶這個武陵人在這裡遇到了一對夫妻但女生和春花一樣而男生跟袁老闆長得一樣,經過一連串心情激動的溝通和交流,他知道了這個地方叫做桃花源、知道了他們的祖先到了這裡,然後他們都沒出來外面過。最後他認了這對夫妻大哥大嫂,也在這裡住了一段開心快樂的時間。
有天老陶想家了,臨行前與大哥告別,大哥告訴他:「不足為外人道也。」老陶帶著美麗的心情,他其實想要帶著春花和袁老闆一起到桃花源裡一起生活,但是看到破敗的家、自己的神主牌位、相吵的春花和袁老闆,他開始感到難過,所以他離開這裡,留下春花和袁老闆繼續過著吵吵鬧鬧的日子,他循著路往桃花源找回去。
「嘿~嘿~嘿~嘿~唷……嘿~嘿~嘿~嘿~唷……」
我們不知道老陶最後到底有沒有回到桃花源,這個故事就在這裡結束了。
這是一齣喜悲劇,雖然中間充滿很多有趣的笑點,但那些只是用來裝飾的,這樣讓整部戲的過程感覺起來不會那麼的沉重,而結尾仍然是惆悵的悲劇。和後來座談會時演員有回答到的問題一樣,我對這齣戲最直接的第一個感想也是:「夢」,在老陶最後一幕在茫茫尋找桃花源的時候我腦海蹦出來的便是:「莊周夢蝶」,接著是「南柯一夢」以情節來說都沒有很相符,但那個幻滅成空意境就是到了,究竟是在桃花源的日子是真的,還是在桃花源的日子是假的,亦或是都是真的,又或是都是假的,也許老陶在尋找桃花源未果之後抑鬱而終,卻在這個時候再次轉醒,發現自己做了一個好長好長的夢,接著又是和春花過著吵吵鬧鬧的日子呢。